![]() |
圖片來自遠足文化/讀書共和國 |
高階秀爾著 ; 鄭夙恩譯,2020,新北市,遠足文化
本書由演講、論文與隨筆三種形式文章集結成書
書中集結了作者的演講、論文(國際研討會、美術期刊、展覽圖錄)與隨筆(報章雜誌)三種文章形式。在書末的「初出一覽表」,可以看到這些文章最初的發表及修訂資訊。
文章的內容形式看似易讀,但讀者仍需具有一些美學興趣及日本藝術史的知識背景,幸有譯者鄭夙恩文筆雅達,並以美學專業背景增添譯註,我們得以安心讀書,輕鬆享受閱讀之樂。
中文書名直譯應為「對日本人而言美是甚麼」
較為困擾的是中文書名《五十堂國寶級美學課 : 日本藝術史權威高階秀爾帶你遨遊東洋美術世界》,若是直譯應為「對日本人而言美是甚麼」,但對於出版社編輯貼出這樣的書名,只能是無言了。
本書內容分三個部分:
Ⅰ文字表現與視覺意象
Ⅱ日本的美與西洋的美
Ⅲ日本人的審美意識從何而來
日本人有別於其他文化民族之獨特審美意識究竟從何而來
本書文章目的即是探討日本人的審美意識,以及此有別於其他文化民族之獨特審美意識究竟從何而來。
我的答案是日本人的文化與生活。
文化離不開人民的生命(活)史,在日本土地上生活的人民,可能在西元五到九世紀,中國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才逐漸形成日文書寫系統,而得以保存紀錄美學觀點。
作者未能深入析論中文象形文字及中國書畫對於日本審美的影響
談論日本人的審美意識,必始於紀貫之『古今和歌集』(約西元960年-1127年 )。相對於第二章與西洋美術表現樣式與美的原理對照,有助於理解近代「和製油畫」,高階教授卻闕論中文象形文字及中國書畫對於日本審美的影響。而與西洋美術的比較,雖然提到「日本人獨特的感性與情念」,卻點到為止,未有深入闢論。
談到近代的生活方式與設計應用的小品文別有趣味
最後幾篇談到近代的生活方式與設計應用概念,如「旅行的東與西」、「東京車站與旅行文化」、「機器人與日本文化」等幾篇,喜歡旅遊日本者讀來特別有趣
- 關鍵字:和製油畫 日本人的審美意識
- 關聯閱讀
回到首頁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