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來自聯經出版 《藝術的慰藉》Art as Therapy 作者:艾倫‧狄波頓, 約翰‧阿姆斯壯 Alain de Botton, John Armstrong 譯者: 陳信宏 / 2014 聯經出版 藝術有什麼用處? 本書開宗明義先問藝術有什麼用處? 這也就是問:「藝術對於人有何功用?」 或是「藝術對於我有甚麼好處?」 藝術可以療癒人的心理缺陷 作者將藝術視為可以療癒人類心理缺陷的工具,因此主張藝術功能中,最重要的是: 記憶、希望、哀愁、重獲平衡、自我認識、成長與欣賞 等七項。 藝術作品中的兩大主題:愛與自然 接下來,作者以此方法論,分析藝術作品中的兩大主題:愛與自然。 這也是作者導覽藝術欣賞的核心思想:我們觀賞藝術時,若能以書中建議的方式和態度欣賞作品,孤獨傷痛的心靈就可以被療癒。 本書作最有價值的觀點:回到你自身的心靈和情感 本書對於藝術中以〈自然〉為創作主題的討論,是極為特別的一章,作者不只引用古典、浪漫時期的風景圖畫,也舉例說明現代作品裡雷雨星雲影像的美學意義,更帶入「人在自然裡」的生命反思,如此拉開個別情愛的糾結,轉而向我們提問: 當你來到 2008 年 David Chipperfield 與 Antony Gormley 設計建造的瑞典 Kivik 藝術中心 觀景台, 「 你內心的哪個部份在這裡會覺得安適自在? 」 (What part of yourself is at home here?) 心靈如何能在審美中安適自在? 本書作者(掛名有兩位)的文筆是「才子」等級,選畫以及「說」畫的功力高超 ( 每張圖片說明都是讀者們喜愛的 「金句」 ) 。 最重要的是這些深刻動人的觀畫短言 , 表達出藝術品欣賞時的「同在感」 ,我指的是: 當我們流連在城市裡大小美術館 ,欣賞 各種藏品 、 特展 、 策展,遙想古代美術的作成 ;或是參與體驗當代作品的「編排( choreography )」時 , 我們 不會再過分在意牆壁上 藝術作品 的標題說解 ,而是同意本書作者所提出的最有價值的觀點: 回到你自身,以你自己的心靈感受,直接和作品對話。 但要回答 「心的安適自在」這類問題之前,也許你得先回答自己: 藝術是甚麼?甚麼是藝術? 噢!我說的不是維基百科或任何...
留言
張貼留言